腾讯干货!8个步骤帮你掌握从用户出发的创意脑暴法
头脑风暴是创意点子常用的方法,那么从用户出发的脑暴有什么不同?从曩昔几年用研发现向产品方案转化的脑暴案例中,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提炼出目前最优的流程与实行技巧,一路来进步创意点子产生的成功率吧!
关于新产品创新的成功率,有如许一组数据:3000个原始想法,能变成300个成熟想法,300个成熟想法能产生125个项目,其中也许有9个能进入早期开发,4个能大力开发,最后成功的只有1.7个。(来自彭肯恩博士的研究)
大多数点子的失败,可能的缘故原由有许多,比如疏于对趋势的关注和研究、缺乏理论的突破、缺乏实行力、难以逃走组织思维惯性等等(来自创新管理课程),其中还有一个常常提到的缘故原由:离用户太远。在最初想点子的时候,因为不知道用户需求、脑补用户需求、片面地针对用户外观部分需求却忽视深层需求来规划,就会导致产品或功能开发完成以后,不知道目标用户、目标场景,也不知道对用户的价值,最终产品也会因用户不去使用,而导致创新失败。
作为用户研究者,洞察和分析用户真实需求是我们的本职和特长,但如何把这些用户研究的发现以更有用的体例转化为「靠谱」的好点子,则必要与团队里各个角色一路赓续的努力。从14年起,我们在一次次从用研发现到产品点子的头脑风暴实践中,赓续优化流程、评估结果,形成了如今的「从用户出发的创意脑暴」流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传统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信赖大家都认识,就是一组人围在一路,随意的将脑中与主题有关的见解提出来,再将大家的见解分类整顿。但在现实实行的过程中,头脑风暴的现场却常常交错着讨论、脑补、推理、打趣等等,然后时间很快曩昔,却没有产出「靠谱」的点子。从用户出发的创意脑暴,是以典型用户故事为线索,轻松、高效的产出点子的头脑风暴过程:一方面,线索契合用户真实完备的需求场景,点子变得更容易想也更吻合用户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流程上的细节设计,可以更高效的激发点子产生。
整个过程分为8步。虽然常常的情况是一小我想不出方案,就立刻拉人一路脑暴发散,但其实脑暴前的素材和流程预备,以及达成共识对脑暴的最终结果起到了至关紧张的作用。
第一步:确定一个不远不近的脑暴主题
产生好点子的前提是问对题目,问对题目必要跳出面前目今的思维限定,但又不要太天马行空。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这要求脑暴的组织者在一开始就想清楚团队真正要解决的题目是什么,而不仅仅「产品的某个功能眼下要怎么做」这种详细题目(如许的题目听起来就让人疲惫)。举个例子,当面前目今的营业题目是想出一些装扮功能,假如把脑暴的主题定为「装扮还可以做哪些新功能」,思路就会陷入现有的装扮流程里,这时点子的方向已经被具象和限定,偶然甚至是无解的;假如定为「如何帮助用户通过装扮来表达本身」(前提是用户真的用装扮在知足这一需求)就会更合适一些,如许就可以去想如何通过装扮表达本身的心情、爱好、状况、独一无二、所属群体身份等等,思路打开的同时又与营业结合;而假如仅仅是「用户如何表达本身」,想出的点子,就会太泛,离开营业。
第二步:有选择的约请团队成员
首先,有选择的约请乐于分享、乐于沟通、思维活跃的人,他们会天然而然的产生想法,互相交流,否则每小我盯着本身的点子说着本身的故事就会丧失一组人在一路的意义;其次,在约请成员时,不建议只有本身组的组员(虽然如许比较方便),由于参与角色的多样性一方面可以相互激发创意,同时也让点子在收敛阶段能得到更多元的评价(比如工程师对点子可行性的评估就有其专业的判断)。在人数上,虽然6-8人是脑暴的建议人数,但由于我们的脑暴流程会让点子批量产生,人数的增长会直接导致后续点子收敛时服从的降低,所以目前来看建议6人为佳。
第三步:预备简洁又有代表性的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的预备是脑暴的一个关键,吸引着我们赓续的去改动和探寻。曩昔,我们也有过一些不太理想的尝试:让参与者分享本身的故事(如卒业生如何找房),这时很容易就根据主观和片面的需求想点子;给出一些用户需求的词让大家联想(如不孑立),这时参与者对着通俗又太精确的词已经想过许多遍,很难进入状况;给出一系列相干故事(如多个类似的故事)帮参与者发想,这时呈现的信息对参与者来说已经过于复杂,传达的服从很低;给出的每个故事都带有效户痛点(如粉丝给明星发新闻得不到回应),这时参与者每每会依照故事中的情节去推理,绞尽脑汁特别很是费力,却忽略了没有痛点的地方藏着用户的真实需求(如粉丝默默的把想对明星说的话记录在手机备忘里)。
所以,目前的做法是:
对调研中收集到的大量用户原始故事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肯定的维度把分析点组织起来,比如组织成几类典型的用户画像、使用产品的几类动机、几个场景、几步举动流程等等,组织维度吻合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自力、完全穷尽)原则即可;
按照组织后的结构(如画像/动机/场景/流程等),把统一个类别下多个反映分析点的真实故事组合改编成一个典型故事。
举例来看,研究粉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粉丝会组团给偶像投票打榜并感叹「连合就是力量」、有的粉丝会在运动现场和他人一路大声应援并觉得暖心、有的粉丝在 QQ群和其他粉丝一路讨论相互诉说并且感觉很棒。这些故事都反映出粉丝对于「群体」、「连合」的诉求,将这几个不同人的真实故事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分外在意「连合形象」的典型粉丝故事。这个「连合」的典型故事和「秩序」、「壮大」等等典型故事一路反映了粉丝「群体形象」方面的诉求。
通过如许的体例得到的典型故事不仅有真实故事的细节,而且严谨地反映用户需求,信息量大,结构完备。脑暴参与者面对这些故事,就很容易理解,并联想出更多吻合用户真实需求的点子。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在现实实行时却考验着研究人员的大局观、逻辑能力、洞察力、组织能力等等,整个研究过程偶然可能会必要1-2个月。
第四步:设置严谨又轻松的流程
在脑暴流程上的设置上,重要的尝试点在小我想点子和大家交流点子的体例和顺序安排。假如大家同时一边想一边交流,会出现没空思考或有人不认真想的情况;假如大家先写再轮流说,会出现思考时自力思考,交流时只关心本身的说法而忽视交流发散的情况。所以在尝试了默写式头脑风暴(后文会细致介绍)后,我们就相沿了这个鼓励思考交流、弱化谈话的脑暴体例。
另外要细致的一个点是,不用在流程上对想点子的思路有过多的限定,比如告诉参与者「你可以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或「你想出的点子不能太抽象或太详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让参与者疑心和严重。相反的,应该要做的是让他们放松,比如放一些音乐、摆一些零食等等,如许更容易产生想法。
第五步:在正式脑暴前,达成共识
在脑暴前,向参与者说明本次脑暴的目的、主题、流程和规则,能够帮助大家同一目标,进步服从。
头脑风暴的四个基本规则在脑暴过程中要落到实处:
寻求数量(可设置一个小荣誉激励大家想点子);
禁止指斥(包括负面的表情或语气词都不能有);
提倡独特的想法(可以异想天开、天马行空);
综合并改善设想(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写新的点子)。
组织者也可以给出一些用户研究的发现,帮助大家建立概念、了解用户。
第六步:默写式头脑风暴
默写式头脑风暴是在奥斯本头脑风暴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一种书面脑暴方法(详细操作体例如下图)。从用户出发的创意脑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用户的典型故事作为线索。在开始前,每个参与者会拿到3张用户典型故事卡;在第一个5分钟,每人针对3个故事各写至少1个点子,贴在故事卡上,然后传给右邻;第二个5分钟,每人从传来的故事卡和前人的点子上得到启发,再各写至少1个点子,传给右邻;如许直到故事传完,就能得到至少6 x 3 x 6=108个点子。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提到要控制参与者人数的缘故原由,由于每增长1人,就会多一轮脑暴的时间,点子的数量会响应增长,在下一步分类交流时的工作量和时间也会直接增长。
第七步:点子现场收敛
在已经有了一百多个点子的情况下,现场投票可以快速把「好点子」筛出来。但因为在写点子的时候,把想法正确的表达在一张便签纸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投票前,照旧会有一个简单的交流,让大家了解彼此的点子,同时合并类似的点子。
投票分为感性轮和理性轮:感性轮是让人面前目今一亮的点子,每人3票;理性轮是可行或能有用提拔业绩的点子,也是每人3票。如许两个维度交叉出来就能得到既让人面前目今一亮,又具有可行性的点子。参与者多样的背景也让点子的评估更加周全。
第八步:点子的后续跟进
脑暴结束并不是点子的结束。最初的点子只是一句话或一个示意图,从点子走向方案,还必要赓续地打磨交互、视觉、文案、逻辑、场景等等方面的细节;从方案到投入开发乃至上线,则必要综合考虑优先级、人力、技术等更多方面的题目;在上线后,点子的可用性以及对营业的结果,也必要提前规划和进一步验证。
总的来说,从用户出发的创意脑暴,在线索和流程设计上做出了一些尝试,让产生的想法更加吻合用户真实需求,以此来进步创新点子的成功率。但创新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将来,我们也会赓续地尝试和打磨这个流程,思考更好的体例,让创新有迹可循。
图片素材作者:JeanPierre Le Roux
本文地址:http://www.tuquu.com/tutorial/di4178.html